這場戶外辦桌婚禮辦在一間工廠外的空地,工廠是新郎長輩租給別人的,所以其間還需要和廠長協調。
我帶工作人員來場勘時,新郎的表兄說上次他就是在這場地辦的婚禮,賓客就從這正門進來。一進大門就一眼看到亂七八糟的雜物?我馬上對動線規劃有其他的想法。
正門外是一條雙線道的馬路,來往車輛不是很多,但不時有汽車呼嘯來去,而且馬路有一個彎道死角,所以過馬路時要左看右看、特別小心。主人家說賓客的車子可以順馬路停靠。
從工廠往正門外望去,是一大片綠野遠山和藍天白雲,景色不錯。主家上次辦的婚禮是把舞台和主桌設在空地的最裡面,賓客從這正門進來,送客也在這正門口,他們覺得這裡風景視野最美。除了大門之外,場地另一端還有一個小鐵門的後門,主家前一場婚禮的舞台和主桌就擺在那後門附近。賓客從正門入場,舞台在正門斜對面的小後門前面,動線看起來好像很順理成章。
這個場地其實是一個"L"字形,工廠旁邊凸出來一間小庫房,形成一個拐角。主家說這間庫房可以做為新娘房,所以我們先進去把尺寸量好備用。
背對後門往前方望去,左前方是正門,右前方角落的停車處是前一場婚禮給總鋪師煮菜的地方,主家說因為那裏有水龍頭和排水溝。
我腦袋馬上浮現一個畫面:"大家從正門進入,一眼看到的是工廠雜物,往宴會區走的第一眼看到的則是廚師洗菜煮菜的景象"。我拉場布人員和我站在主家建議的入場大門口,從賓客的視角往裡望,場布也同意我的看法;賓客如果從這裡入場,第一印象會缺乏美感。
場地的後門雖小,但外面的巷道非常安靜,鮮少車輛經過,兩側綠樹成蔭。我決定到後門外勘查一遍。
這條綠蔭小巷十分幽靜、乾淨、美麗。
我一直往前走,要繞一圈到正門外的馬路上。
左邊的白色樓房就是新郎長輩的家。
長輩家大門外的道路另一端就是通往馬路。
他們用大鐵桶做成路障,擋住從正門外馬路開進來的車輛。
這樣繞一圈之後,我心裡確定有譜了。我告訴新人說我打算把正門封鎖,把小後門規劃為大家進場的正門,收禮區、相簿區、送客區全部設置在小後門附近,賓客把車停在大馬路邊之後,轉進林蔭小巷,從小後門入內,賓客和新人進場的花拱門也設在進入小後門之後的位置。
那麼主桌和舞台的位置呢?當然是位於小後門對面的另一端了。小後門的對面,也就是場地的另一端是長這樣,堆了一大堆工廠的雜物,沒辦法移開和清理,我就要想辦法把它遮住,主桌和舞台避開這堆雜物。
如此舞台和主桌的背景就是這一片綠意盎然的大樹和正門外的一片美景,賓客的視線都朝這一方向,這樣才能讓那大片美景成為宴會區和主桌的背景;如果主桌和舞台設在小後門位置,反而變成大家背對著大門外的美景。
給大家先睹為快。
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後,還有一個重要問題要解決,就是廚師要在哪裡煮菜。 因為主家上一場婚宴的煮菜區被我改成主桌舞台區,現在就要另尋煮菜區域了。既然我要把這個正門關閉,讓賓客繞小路從後門進場,煮菜區就可以設在這裡了,剛好這裡有一個洗手槽有水龍頭,雖然沒有排水溝,但廚師洗菜的水可以排到牆外的水溝裡。就跟廠長協調把這邊的雜物清除掉。
(再給大家先睹為快,這樣的配置恰恰好,煮菜區被工廠擋住,賓客從小後門入場,不會看到亂七八糟的煮菜區)
我向新人報告我的配置和規劃,他們欣然同意我的看法,新人和我的想法一致,主家又沒有很堅持的反對意見,我就好做事多了。
至於小後門旁邊的大水塔和鐵板,因為不好清除也不好遮蔽,就不用管它,當作是一個工業風的造景,賓客進門後會被美麗的花拱門和宴會區吸引住視線,就不太會在意這個。
工作人員照例將全場每個角落的尺寸都量好並記錄下來,回去給我依據著畫帳篷、桌位和動線規劃圖。
硬體人員現場先畫出一個場地輪廓的草圖,並標示尺寸。
草圖的尺寸除了平面尺寸之外,還要清楚標示每個建築物和障礙物的位置與高度。
先睹為快
最後婚禮依照我的規劃,推翻原來場地的動線,改造得更加順暢和美麗,如果我也和一般人的想法一樣,就那樣順理成章地做了,要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那就不需要請我來統籌了。 有人認為自己就可以充當婚顧和統籌婚禮,幹嘛要多花錢請我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想的和別人不一樣,我可以顛覆傳統、化腐朽為神奇。這就是懂"設計"和不懂設計的差別所在。如果想要"加分",就要懂得什麼叫"設計"。 待續——————桃園自宅工廠的質感戶外辦桌婚禮(施工篇)